追记著名历史学家、恩师屈连璧教授
恩师屈连璧教授是著名历史学家、翻译家、包头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更是集教学、研究与翻译于一身的知名世界史学者。先生于1925年10月21日出生在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2010年4月4日因病在内蒙古包头逝世,享年85岁。先生曾任中国世界近代史、现代史两个学会的理事,英国剑桥大学国际名人传记中心副理事长,还担任包头历史学会副理事长,包头师范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
一
屈连璧教授经历了东北人民锥心刻骨的九·一八事变,在幼小的心灵里充满了国破家亡的刻骨仇恨。他自幼萌发了抗日的爱国意识,在小学上音乐课时公开拒绝唱反共卖国歌曲《东亚民族进行曲》。
1942年,屈连璧先生心怀航空救国的志愿,就读于日本东京函授航空学校。同年,考入沈阳南满中学(该校由日本人于1919年投资兴建,民国年间称中山中学。新中国成立后改为沈阳市第39中学,后改为东北中山中学)。
在南满中学学习4年,先生担任班长,宿舍长,在同学中秘密组织地下抗日小组,从事抗日活动,并阅读了大批日文版的马列著作,这几十卷马列主义和社会科学著作一直被其珍藏着。1947年秋,先生当选为校学生自治会主席,成为有威望的学领袖。他在就职演说中强调:“学校是神圣的教育园地,国民党三青团应退出学校。”在学校产生很大震动。他组织开办了进步书刊阅览室以吸引和扩大进步力量,在学校民主墙上刊出各种进步壁报。其中有他用中文、英文撰写的揭露国民党黑暗统治的壁报,在学生自治会领导下,学校有很多进步社团出现,活动非常活跃,被喻为“小解放区”。1948年初,先生被列入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的黑名单,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策划下,进入辽南解放区。12月,解放区辽宁省教育厅推荐一批学员,由他带队赴已解放的吉林省,入东北大学(1949年迁往长春,改名为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并任社会科学院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总支宣传委员,为同学们翻译英文史料及日文马克思主义著作,供大家学习参考。
1951年,屈连璧先生在东北师范大学提前毕业并留校工作,担任校团委宣传部副部长、研究部科学秘书兼马列主义基础课教员,开始了一生的教育教学生涯。1957年,先生自愿支边来到内蒙古,应聘到内蒙古师范学院(1982年更名为“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并担任世界史教研室主任、教政办公室主任、资料室主任,为内蒙古师范学院历史系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61年,受“左倾”思想的影响,敢于直言的屈连璧先生被下放到包头市第一中学任教。从此,他与草原钢城结下了不解之缘,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早期受迫害时,也没让他后悔自己的选择。在“文化大革命”中,先生受到迫害,被冠以“反动学术权威”“反动学运领袖”和“日本特务”等莫须有的罪名,被抄家、关棚、批斗、逼供、武斗。但他从不低头、从不写违心的材料。平反时,他曾严正声明:我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写的万言书和一切材料,可以入个人档案,我是坚定的革命者,是国民党反动派通缉的“共匪”。其初心不改,坚韧磊落的情操跃然纸上。
1971年,屈连璧先生调入我校(原包头师范专科学校),先后负责全校的共同政治课教学研究和政史系的领导工作,长期兼任《包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88年更名为《阴山学刊》)副主编,同时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从事教学工作,培养了大批莘莘学子。他在教研、翻译、国内外学术交流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先生一生秉性刚直,为人处世光明磊落,做人做事做学问都是一丝不苟,讲真话,办实事,不唯书,不唯上,不平则鸣,有错必纠。正是这种性格导致先生在那左倾思潮盛行的年代屡遭打击,受到极不公正的待遇,有时也被同事误解,但先生终身不悔,年事愈高,性格愈烈;先生一生满怀爱国激情,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即使是在离休之后,他除钻研自己的学问外,还时刻关注着周围的文化动向和国家大事,关心学院的发展。2001年先生被聘为包头师范学院日本史研究所所长后,每逢“九·一八”纪念日,先生都要邀请历史文化学院和包头电视台一起召开座谈会,每年的主题都是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勿忘国耻,强我中华,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反响。在包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本过程中,屈连璧先生利用自己的影响和声望,为升本和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多方努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受到学校领导的称誉和广大师生的敬重.
先生80多年的生命历程,是革命的一生,爱国的一生,科学研究的一生,淡泊名利、助人为乐的一生,孜孜不倦追求的一生,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教育事业,在各种挫折和打击面前百折不挠、从不气馁,他义无反顾、无怨无悔的耕耘奋斗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二
屈连璧先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儒雅学者。先生外语功底深厚,精通日、英、德、俄多种语言,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在世界史研究领域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论著颇丰。先生公开发表的论文和译著在国内外史学界有重要影响。《共产党宣言》是1842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由于《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历史文件,所以马克思、恩格斯生前从未做过修改,对于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不断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历次为《共产党宣言》各种文本所写的序言中加以阐述。1888年,在马克思逝世五周年之际,马克思、恩格斯的好友、《资本论》第一卷的英译者之一塞米尔·穆尔出版了《共产党宣言》的英译本。恩格斯亲自参与了英译本的校阅,并为之写了序言,加了附注。因此,学界普遍认为1888年的英译本是《共产党宣言》最可靠的译本。20世纪80年代,人民出版社根据1888年英译本出版了中译本,并将1888年英译本与德文原文对比,有变动之处注出22处。屈连璧先生凭借自己扎实的外语功底和专业知识,在认真研读《共产党宣言》德文和英文版的基础上,发现中译本尚未注出的英译本的变动之处有60处之多。在论文《关于<共产党宣言>德文版与1888年英译本的翻译问题》(《阴山学刊》1988年第3期)中,先生指出了《共产党宣言》中译本中未注出的32处变动的地方。例如,中译本根据德文版前言部分“Alle Mochte des alten Europa haben sich zu einer h eiligen Hetzjagd gegen dies Gespenst vebundet,der papst und der Zar, Mett ernich und Guizot,franzosische Radikale und deutsche polizisten。”译为“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激进党人和德国警察都为驱逐这个幽灵而结成了神圣同盟。”屈连璧先生认为:“这自然会使读者认为,1815年在巴黎成立的神圣同盟,在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之后,虽已彻底破产,却在40年代又结成了一个以镇压共产主义者为目的的新的‘神圣同盟’组织。”这极容易使读者产生误解。而德文原文为“……都为神圣地围剿这个幽灵而联合起来了。”先生还查阅了1955年俄文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俄文版的这段译文与德文原文一致,因此,先生认为这段译文“还是按照德文原文准确的直译为好。”这一观点受到学界认可,《关于<共产党宣言>德文版与1888年英译本的翻译问题》发表后,受到学界广泛好评。这篇文章显现了先生深厚的外语功底和很高的学术造诣。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号称“世界工厂”和“日不落帝国”的大英帝国日益衰落,先后被美国和德国赶上和超过。上世纪80年代,我国史学界对大英帝国衰落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在论文《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英国经济》(《包头师范专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86年第1期)中,先生分析了英国经济落后的诸多原因,先生特别强调:不重视教育,是英国经济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任何国家,即使是先进国家,只要忽视教育,必将尝到由此而带来的苦果。”这一观点很有新意,受到国内著名学者马家骏教授的高度评价:“屈连璧教授学术功底深厚,治学态度严谨,既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又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进行科学的分析。”
1846-1848年,美国发动了对墨西哥的战争,这场战争对美墨双方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但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史学界对这场战争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先生在对美墨战争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发表了《论1846——1848年美墨战争的原因及影响》(《包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82年试刊号),在对这场战争的原因和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时,先生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美墨战争是美国南部奴隶制不断扩张的恶果,美国这场战争中胜利,大大促进了南部奴隶制的进一步扩张,从而“美墨战争本身就已孕育了从外战转为内战的因素。”文章发表后,在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著名学者程秋源教授认为屈连璧先生关于美墨战争的研究“至少在国内具有填补空白的积极意义。”
1990年先生应当时国家教委之约主编了《世界近代史》,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被选定为全国师范专科学校历史专业的教材,受到广泛好评,先后发行了四版。获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被收入《内蒙古大辞典》。《内蒙古大辞典》共收入59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世界近代史》是包头市唯一入选的社科项目。时任中国世界近代史学会会长的王荣堂教授对《世界近代史》给予了高度评价。
屈连璧先生一生勤奋刻苦,执著于史学研究。在职在岗时如此,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先生离休后更是如此。他把离休当作迈向学术生涯另一个黄金阶段的新起点,更是刻苦钻研,笔耕不辍。2003年,年近八旬的先生编译出版了《一个日本老兵对侵华战争的回忆》,为出版这部译著,先生自费3万余元,先生的爱人徐桂馨老师毅然辞去私立高中报酬丰厚的教学工作,全力协助先生完成了这部33万字的译著。先生此时出书,绝非为名利所累,只为学术研究,只为爱国而已。其时,正值日本否认侵华战争的右翼势力极为猖獗,因而,这部由东方出版社出版的译著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曾任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时任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的文迟先生致信屈连璧先生对《一个日本老兵对侵华战争的回忆》给予高度评价:“此译本对当前中日关系,反对日本极右势力很有现实意义。”2005年,该书出了第二版。耄耋之年的屈连璧先生,还是一腔热血关注着中日关系,痛斥日本政客和右翼势力的反华言论和行动。2005年4月5日,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有一个批判日本教科书的访谈节目,两位教授和主持人批判日本新编教科书,谈到“日本不承认侵华历史。但日本侵华是事实,卢沟桥事变是历史存在,可没有很好的佐证材料”。先生看后很是着急,连夜起草一封信,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并于深夜从当时度假的深圳,通过电传发往中央电视台。第二天先生就接到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的电话,向他表示感谢。2007年,年过八旬的先生在《阴山学刊》第5期发表了《德国1848年革命初期法兰克福“工人协会”与国民议会资产阶级的自由派的斗争》一文。1848年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新兴的无产阶级在这场资产阶级革命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在德国1848年革命中,无产阶级既要反对以普鲁士为首的封建主义,又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派的妥协主义。先生以法兰克福“工人协会”与国民议会资产阶级自由派的斗争为切入点,以小见大,深刻的揭示了1848年德国革命的特点。2010年初,屈连璧先生整理撰写成《屈连璧世界史论文·译文·著作选集》(上、下卷)两部书稿,共约80万字,准备结集出版,但令人惋惜的是愿未了,人已逝,感叹之余,让人肃然起敬。
屈连璧先生在世界史研究领域勤奋耕耘数十年,成就斐然,堪称学术楷模,得到了学生的敬仰和学界的认可。1994年屈连璧先生入选由我国著名学者张岱年主编的《中国社会科学家大辞典》;1999年屈连璧先生入选《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大辞典》,并被选为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副理事长。
2000年第16个教师节时,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包头市委书记胡忠和包头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道尔基亲往屈连璧先生家中看望先生。胡忠书记高度评价屈连璧先生:“屈教授的学术造诣很深,是我们包头市的骄傲,您为包头市增添了光彩。”赵道尔基主任称赞屈连璧先生“您是我市教育界最具有影响的前辈和知名学者,是包头人民的宝贵财富,我们十分敬佩”。2022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发行的《人物履迹话包头》,屈教授作为对包头市教育有卓越贡献的学者被收录其中。书稿辑录人物的时间跨度长达2300余年,所涉及历史人物,着重从二十四史中择取在包头这片热土上留下坚实足迹的、在包头地区之历史蝶变进程中有过一定影响且家喻户晓的知名人物;近现代人物,着重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经担任过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受到党和国家及各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褒奖的先进人物,着重反映他们在包头地域工作生活时所作出的主要贡献,极具史料价值。这也是对屈先生教育理念的优秀传承的巨大尊敬和认可。
三
1978年3月,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学生,我进入包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史系学习,屈连璧先生时为政史系副主任,主持教学行政工作,同时给我们教授世界近现代史、国际共运史等课程,从此成为先生的学生。1980年7月我毕业留校任教,又在先生的亲自指导下从事世界近现代史的教学工作,更与先生朝夕相处,先生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人品,令我敬仰,先生的教诲让我受益终身。
屈连璧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的良师。先生长期坚持在教育科研的第一线,是上世纪80年代包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第一位教授。先生授课极为认真,颇具特色。第一次听先生授课,就被先生的风采所折服。屈连璧先生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章,极为熟练、准确地在黑板上画出了一幅英国地图,标出了英国革命过程中发生重大事件的地理位置,在讲课过程中,先生大量引用英文原始资料,中英文并用,给同学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先生教课极为认真,上课严守作息时间,绝不迟到早退,50分钟的课一秒也不少。先生授课,极为规范,书写工整的讲稿,中外文参考书目和资料,既讲述专业基础知识,又介绍最前沿的学术研究成果,还不乏阐述自己独到的见解。先生特别注重衣着,讲台上的屈连璧先生总是衣着庄重整洁,显得格外精神,讲起课来滔滔不绝充满激情,让人精神振奋。听先生讲课,绝对无有走神打瞌睡者。
先生的敬业精神尤其令人敬佩。上世纪70年代的包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地处麻池,办学条件很差,生活和学习条件都很艰苦。先生家在东河,他在学校住宿舍。其时,政史系建立时间不久,师资缺乏,先生既要负责系里的行政工作,又要兼课。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国际共运史、马列原著选读课都由先生教授,工作量特别大。因此,已年过五旬的先生很少回家,几乎常年住在学校,夜以继日,辛勤耕耘。先生的敬业精神感动了政史系的同学,也深深地影响了我们这些即将成为教师的学生。这让我们想起了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的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麻池没有大楼,全是平房,但有屈先生这让一批敬业的良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其中一大批学生成为各界精英。当时,师专的同学们给全国高校的排序是清华北大包师专,虽是调侃,但说明了同学们对母校和以先生为代表的大师的高度认可。
先生是良师,更是青年教师的益友。受先生的影响,我喜欢上了世界史,1980年毕业后,我留校任教,一年后,接替先生教授世界近代史。先生对我严格要求,从查资料到写教案,先生时时亲自指导检查,令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第一次登台授课,先生亲临听课,课后认真讲评指导。得益于先生的耳提面命、精心指导、悉心提携,我很快完成了由学生到高校教师的角色转换,较好的完成了世界近代史的教学任务,受到学生好评,我被评为学院三育人先进个人,内蒙古自治区高校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我主讲的《世界现当代史》被评为自治区精品课。成为一名比较合格的高校教师,有此进步,师恩难忘。
屈连璧先生主张青年教师要教学教研并重,因此他积极鼓励支持、尽力帮助和指导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工作。他主持的科研项目吸收青年教师参加,利用自己在国内世界史学界的影响,推荐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鼓励青年教师考研深造。在担任《包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副主编期间,先生积极鼓励、支持、帮助青年教师撰写论文,开展科学研究,以科研促教学。即使是在离休之后,先生对青年教师的关怀依然如旧。在先生的推荐下,我加入了中国世界近代史学会,多次外出参加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对提高我的科研和教学水平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先生提携下,我主编的《西方政治制度比较研究》和参编《大学生人文知识》分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的哲社优秀成果二等奖。先后主持内蒙古自治区哲社、内蒙古教育厅、包头市科技局、包头市哲社、包头师范学院多项省部市级科研项目。发表论文三十余篇。这些成绩,无不得益于先生教诲。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先生对青年教师关爱有加,但又严格要求,无论是科研教学还是工作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先生都会直言不讳当面指出,这是先生的独特性格,也是先生令人敬佩之处。得到先生提携的还有其他青年教师,先生是我们青年教师公认的良师益友,深得大家的敬重。
2010年4月,先生仙逝,痛失良师。学习先生严谨的治学精神和高尚的品质,火尽薪传,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我想,这就是弟子对恩师最好的纪念。
作者简介:赵喜儒(1956- )男,山西神池人,包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著有《西方政治制度比较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