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史校志 >> 正文

【北疆文化·包师印记】师者风范、桃李满园-追忆大先生韩雪屏教授

发布日期:2024-06-11     阅读:[]

师者风范桃李满园

追忆大先生韩雪屏教授



 

 



 

        韩雪屏先生是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包头师范学院知名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专家。1937年生于北京市,195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主动支援西部建设来包工作,是包师中文系最早创建者之一。她曾任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顾问、内蒙古中小学教材研究会副主任,1988-1994年先后担任中文系副主任、主任职务。先后参与“八五”、“九五”、“十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并主持地区性课题研究工作。在中小学语文教材教法、教育心理学、阅读学等多项学科的重点科研任务中担纲主持并取得一系列成果,出版了《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阅读理解的训练》《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文集》等专著、译著和文集,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语文建设》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许多论文被多次转载、引用,这成果受到学界的高度认可,荣获自治区政府哲学与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教学成果奖、科技进步奖。1992年她获得“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光荣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贡献津贴,并荣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1997年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一等奖。韩雪屏先生因病于2021年4月11日在内蒙古包头市逝世,享年84岁。从此,我国语文教育界损失了一员骁勇善战的大将,阅读学界损失一位身先士卒的元帅。 

出生在北京的韩雪屏,一岁多因患骨髋节骨结核留下了终身残疾。家庭优渥的环境和重视教育的氛围,让她以优异的成绩从北京师大附中毕业,并被保送到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深造。4年后的1958年,她又响应“支援边疆建设”的号召,到包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工作,之后,一直在包师中文系工作,直到1997年退休。刚登上讲台时,她讲授大学语文。作为一个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学校,包头师专急需教授语文教学方法的老师,中文系毕业的韩雪屏,并没有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但她开始尝试着讲授语文教学法。语文教学法是她的母校北师大教授叶苍岑先生首创的。她在上大学时,听过零星的讲座,但不系统。为了今后更好地把这门课带好,她在毕业2年后,又回到了母校,半年时间里,在中文系、教育系,师从叶苍岑等老师,学习语文(尤其是中学语文)教学法的教授方法。教学之余,她对教育理论、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课程论等学科进行了深入学习。对教育规律深入了解后,她的教育实践也变得深入浅出、丰富多彩。

她坚守教书育人的崇高理想,教学中,把枯燥的语文课,讲成了故事课,讲成了文化课,讲成了常识课,讲成了人生课。因此,她的课深受学生的欢迎。她视中小学为高等师范院校生存与发展的源头,经常带领青年教师和学生出入中小学课堂,很多中小学的教研活动,她也带着学生参与。让他们一点一点的积累经验,直到能够独立代课,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不论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指导学生和在带教师队伍方面,她都全身心地投入,她曾讲过“我们的教学不能让学生失望,不能敷衍了事。”“教师的生命在学生身上延续,只有用真心对待学生,才能获得学生的爱,才能培养合格或优秀的中小学教师。”

韩雪屏教授热爱学生,她经常在课外与学生谈心、交流思想。她不仅对学生的学业进行指导,还关怀他们的生活,用自己的一片真诚,帮助学生调整人生的航向,点燃理想之灯。很多学生把她奉为生活的楷模、人生的典范。2008年,母校50华诞的时候,她将二十多年来与毕业生的往来信件,编辑出版了《师生心桥》一书,展现了她和学生之间感情之深。2001年以后,为了国家实施的“21世纪园丁工程”,韩雪屏教授被聘为国家级、省区级语文科骨干教师培训班教师,不远千里到长春、哈尔滨、通辽等地去讲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她又积极参与关于语文新课程的培训。2006年底,她以70岁高龄还应邀至厦门为高中教师讲课。

师从叶苍岑先生学习一般教学法和语文教学法,不仅是为了教学需要,也成了她终生研究的课题,几十年中,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是全国语文教学法师资队伍中“专家级”的人物。学生是怎样学习的,为什么有的学生学得很快,有的却不行,差距是怎么来的。教学法就是为了教授中学老师如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如何更好地学习。教师在教学生之前,必须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还想知道什么,然后告诉学生怎么学到知识。“这就要当一个聪明的老师,一个用心来体会学生想法的老师,一个爱学生、爱教学,同时也爱育人的老师。”韩雪屏教授这样总结道。

她写书、写文章,都是循着这样的顺序:为一本书写一个提纲,之后,前半个月看文献,后半个月写文章,接着从粗略到精细,再到反复修改直到最后修改满意为止。她的一部部著作,就是这样写出来的。专著《语文课程知识初论》、《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文集》,主编或参编的《语文课程教学概论(资源)(技能)》,《语文教材研究》《语文教学概论》《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等系列教材就是例证2007年岁末,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她的《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文集》,这是她语文教学法文章的大结集。在这部书里,为寻找把理论有效地运用于实践的结合点,她致力于区别科学与学科、语言与言语、技能与能力,分清语文课程内容、语文教材内容和语文教学内容等基本概念;她提出了“学术研究课程化、课程内容教材化、教材内容教学化”的“三重转换”任务;她从中小学教改实践基地选取有价值的热点课题,在高师院校与中小学校之间穿针引线,不倦地进行“三化”的“三级跳”。如此研究和服务于基础教育,不但引来了焕发高师教育生命力的源头活水,而且将自己锤炼成为语文教育界学高术精、道法兼备的名师。她深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理论学科,必须在语言学、文章学、文艺学、教育学、心理学、思维学等等相关学科理论中寻找出有用的、恰切的综合部。其中,语言学、文章学、文艺学是语文本体的个性理论;教育学、心理学、思维学是语文与其他课程的共性理论。韩雪屏教授视野宏阔,内外开拓,多光聚焦,其研究领域逐步扩大:从语文教学论到语文课程论,再到语文教育心理学。该书中的《言语能力结构与言语心智运作》、《着力于学生阅读智力的内化》和《言语心智技能训练》,可以说是运用教育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理论来指导言语智能训练实践的佳篇。例如:提出7类14种“言语心智运作”(取义与验形、切分与合成、具象与抽象、选择与删除、联想与比较、增补与推理、概括与应用),就突破了普通心理学的一般心智要素(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想像力)的局限,揭示了语文智育的具体目标和特殊内容。该书五大板块中分量最重的是《中外母语课程教材比较研究》。作者对国外(以英美为主)母语课程的性质、地位、目的、任务、知识、技能、考卷、评价,对教材的元件、结构、体例、单元、功能、活动、模式、智慧,对教学的内容、设计、过程、方法,宏微齐观,点面结合,几乎进行了全流程、全方位的研究。

韩雪屏教授认为:写作可以成为一门学问,阅读更应该如此,因为一个人可以一辈子不写作,但不会一辈子不阅读。一定意义上,阅读比写作重要。基于这一理念,她开始研究古今中外的阅读,涉及到了许多门学科。早在1982年,她就同张春林、鲁宝元等联名发表影响及于全国语文教育界的高质量论文《应当建立一门阅读学》,在全国第一次提出了建立“阅读学”这样一门学科。在发表了不少论著的基础上,1992年,她与曾祥芹教授(河南师范大学)共同主编了一套《阅读学丛书》,这套丛书包括《阅读学原理》《阅读技法系统》《文体阅读法》《古代阅读论》《国外阅读研究》五种,约一百五十万字。它涉及到阅读学领域的方方面面,集中地反映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中国阅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并作出了有突破性的理论探索。中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著名写作学理论家、南京大学教授裴显生先生在《阅读学原理》序中写道:“全书立意高远,内容扎实,说理透彻,而且使理论更接近阅读活动的本来面貌,令人信服。”研究界认为,该书提出了阅读的“三体”框架,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全书以导论为帅,统领三编:阅读客体(对象环境、时间、工具)研究,阅读主体(生理、心理、智力、素养)研究,阅读本体(本质、价值、目标、分类、选择、过程、原则、病理、训练、深流、审美)研究,每一项都贯穿着一条红线,即阅读主体和阅读客体的现实统一。这个理论体系,已经从经验的抽象概括上升到原理层次了。该书不仅讲阅读目标、阅读分类、阅读选择、阅读过程、阅读原则、阅读训练、阅读审美、阅读病理等实践性环节,而且全书各章的阐述都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对阅读实践的指导,如读物特色的把握,阅读环境的创造,阅读时间的运筹,阅读工具的利用,阅读智力的操作,阅读经验的汇兑,等等。该书较好地处理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勾勒了中国阅读学历史的轮廓。同时,对国外阅读学的研究成果,如阅读心理学、阅读社会学、接受美学等,也在谨慎的鉴别后加以吸收,融入自己的体系之中。韩雪屏的专著《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以国际视野,对阅读学进行了拓展延伸研究,这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当代阅读理论和阅读教学的专著。全书理论深刻,资料翔实,观点新颖,既重视阅读理论的介绍,又重视对阅读教学活动的指导,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由于她的突出贡献和影响,她一直担任中国阅读学会副会长。

1992年秋,她在北师大心理学系博士生导师冯忠良教授指导下,作为他的访问学者潜心攻读心理学。回包头后,她组织我市中小学教师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的“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实验研究”“学科能力培养与学生素质提高”等重点课题的研究;前后共设置了63个子课题,分布在24所实验学校,涉及到12门中小学学科,张香玲、陈建敏、倪友仁、郭伟等100多位实验教师参加,她的爱徒张学凯、刘莉莉、王朝霞、刘旭等老师也参加了研究。这项研究开包头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之先河,为包头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2001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35万字专著《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是她研究语文教育中心理学问题不遗余力,奋斗了10多年总结的珍贵成果。在给友人的信中,她说:“这是近七八年来,在教学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我用教学心理学的理论对搞而建造的理论大厦,堪称20世纪汉语文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最高成果。该书提供了某些较新的理论观点,对于听说读写四项语文能力,她在书中向读者提供了国内外理论界研究的动向和成果,如“口头语和书面语优势互了一辈子的语文课程和教学这一复杂的工程,进行首次系统的梳理。”她从语文课程、语文教学、语文教师三大方面探究语文教育心理个性规律借”、“阅读与写作相相合”、“外部言语与内部言语的转化”等新的理论观点,这对于正确认识语文能力训练的规律,合理形成促进听说读写之间协同发展的教学思路,大有裨益。在书中,她从心理学原理着眼探讨了“语文问题的创造性解决”和“语文学习的迁移规律”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论观点:“为迁移和创造而教。”

最令包师人感动的是,韩雪屏先生除了教学科研取得成果外,在育人方面也做出了突出贡献,先生呼吁:教育回归本真,必以育人为本。用先生自己的话说:“仔细地想想,我从教五十年来只不过做了两件事:一件事,是认认真真地教了自己所担任的课程,特别是在包头师范专科学校任教近三十年的‘中学语文课程教材教法’;并且围绕课程教学,广泛地展开了对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科学研究;另一件事,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过广泛而持久的思想与情感和交流。”韩先生把这些与学生交流的信件就是韩老师育人过程的见证,整理出版了一本书,那就是《师生心桥》。真正做到了在教书中育人,在育人中教书。 

韩雪屏先生退休之后,保持了作为学者的生活步调,坚持阅读与写作。她始终关注语文课程改革,及时掌握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对语文课程、语文教材、语文教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等,都有深入思考,发表了40余篇学术论文,有的论文在语文教育学界影响深远,被广为阅读和引用,如《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审理我国百年语文课程的语言知识》《阅读教学中多重对话(系列)》等等。

同时,韩先生一如既往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包头市语文教学改革和语文教师培养中,退休之后引领中文系语文教学法教研室的同事,深入包头市中小学,与包头市语文教研员、语文骨干教师合作,出版了《新语文学本》丛书,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丛书。其中,深入包头市33中的校本教研比较持久,从反复论证、进入课堂、组织读书报告会……一批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教师在“联读促写”课题中得到成长,一届届学生在每周一节的名著阅读课中打下精神的底子。因此,退休后韩先生多次获得“全区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 “自强模范”“包头市先进老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韩先生的退休生活既是专业的,也是丰富的。先生愿意做终身的学习者,乐于尝试新事物,她在老年大学选修钢琴课,日常练习不辍。先生也善于发掘日常生活的美好,家里养了很多花,阳台上最多的是兰花,书桌上的文竹绿意葱葱,每年春节去花苑选购年宵花,杜鹃和蝴蝶兰都养得好。韩先生的阅读面极广,读书时有批注的习惯,随手写下心得、感悟、质疑,从书房那一面墙的通顶书架上借阅的书,不管是理论著作,还是文学作品,常常能看到先生的批注,隐含着思想的力量。韩先生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时时帮扶引领,大家经常在先生的书房小聚,谈天说地,最终话题总会回到语文教育。韩先生就是这样,以自己对教育的坚定和执着、对生活的热忱和探索,影响着她周围的人。先生是一面理想的旗帜,“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2022年12月29日,韩雪屏先生的女儿将母亲生前的藏书、手稿、照片和师生交流的书信捐赠给学校。韩雪屏先生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她用爱心谱写的教育长诗,濡染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学校将永久收藏韩老师的手稿、著作、师生交流书信,图书馆收藏捐赠的书籍。让包师人将韩雪屏先生这种倾情教育、扎根边疆、深耕教坛、爱心铸就师魂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韩雪屏先生曾这样理解自己的人生:“我们这一代人,愿意奉献,愿意把我们的所学、所思,奉献给全社会,与此同时也实现了人生价值!”她在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勤奋耕耘,著书立说,硕果累累;她又是我们敬佩的先生,一生心血倾注师范教育,教书育人,奖掖后学,桃李满园,树立了师者风范!是真正的教育家、大先生。  


本文作者:史继敏,副研究员,现任包头师范学院档案馆馆长、校史办主任,同时兼任校级教学督导、大学生创业导师。长期从事高校管理和研究工作在校内多个部门、学院任职。主要成果:研究项目《师专课程改革与学生智能结构研究》获自治区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论文《对高校综合改革的理论思索》获包头市第三届社会科学成果青年奖,论文《三改一加强:高校学生工作新思路》获包头市第四届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参编《高校德育选编》,主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程》等教材;撰写并发表论文十余篇。指导大学生辩论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均获得自治区级奖项。



方有林:缅怀阅读学开创者韩雪屏教授

 

获知韩雪屏老师于2021年4月11日逝世的噩耗,心情十分悲痛。语文教育界损失了一员骁勇善战的大将,阅读学界损失一位身先士卒的元帅。

我是韩先生的私淑弟子,现在永远失去了当面聆教的机会。痛哉!

我第一次知道韩雪屏教授的大名,是1999年前后,从恩师李杏保教授口中。背景是,韩雪屏教授和李师等都是“中国语文教育丛书”(刘国正、顾黄初、章熊主编,四川教育出版社1995年)的作者,韩教授《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是该丛书的六部著作之一。

当时就已叹服韩教授的身残志坚,以及她对阅读学的前瞻认识和把握。后来,陆续拜读了韩教授若干阅读学宏论和著述,感佩于韩教授的孜孜以求,心中更添了一层敬意。

在第26个“世界读书日”前夕,在我国自2006年倡导全民阅读的背景下,重读韩教授1982年的高论《应当建立一门阅读学》(与张春林、鲁宝元合作,载《语文教学通讯》1982年第4期),我们更怀念她。是她在全国第一次提出了建立“阅读学”这样一门学科的呼吁,其影响及于全国语文教育界,我们后学感怀之余,更添紧迫感。

韩雪屏教授强调:“写作可以成为一门学问,阅读更应该如此,因为一个人可以一辈子不写作,但不会一辈子不阅读。一定意义上,阅读比写作重要。”正是基于上述理念,她开始研究古今中外的阅读,涉及到了许多门类的学科。

她在发表了不少阅读学论述(著)的基础上,1992年,她与曾祥芹教授共同主编了“阅读学丛书”(大象出版社1992年),该丛书包括《阅读学原理》《阅读技法系统》《文体阅读法》《古代阅读论》《国外阅读研究》五种,约150万字。它涉及到阅读学领域的方方面面,集中地反映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中国阅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并作出了有突破性的理论探索。

此外,韩雪屏教授还是《阅读学原理》和《国外阅读研究》两书的分册主编。

中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著名写作学理论家、南京大学教授裴显生先生在《阅读学原理》序中写道:“全书立意高远,内容扎实,说理透彻,而且使理论更接近阅读活动的本来面貌,令人信服。”

学界认为,《阅读学原理》提出了阅读的“三体”框架,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全书以导论为帅,统领三编:阅读客体(对象环境、时间、工具)研究,阅读主体(生理、心理、智力、素养)研究,阅读本体(本质、价值、目标、分类、选择、过程、原则、病理、训练、深流、审美)研究,每一项都贯穿着一条红线,即阅读主体和阅读客体的现实统一。这个理论体系,已经从经验的抽象概括上升到原理层次了。

《阅读学原理》不仅讲阅读目标、阅读分类、阅读选择、阅读过程、阅读原则、阅读训练、阅读审美、阅读病理等实践性环节,而且全书各章的阐述都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对阅读实践的指导,如读物特色的把握,阅读环境的创造,阅读时间的运筹,阅读工具的利用,阅读智力的操作,阅读经验的汇兑,等等。该书较好地处理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勾勒了中国阅读学历史的轮廓。

同时,对国外阅读学的研究成果,如阅读心理学、阅读社会学、接受美学等,也在谨慎的鉴别后加以吸收,融入自己的体系之中。

由于韩雪屏从小在教会学校学习,有扎实的外语基础和功底,她能够阅读外语原文文献,长期从事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并有不少成果。因此,她担任《国外阅读研究》分册主编游刃有余,因此,书中不少资料文章由她亲自操刀翻译。

著名语文教育家朱绍禹先生在《国外阅读研究·序》中给予了充分肯定:本书中对每一国家的阅读研究,虽都涉及阅读研究的起源以及历史的变迁,但其侧重点无不放在当今。而且,不管是对历史还是现在,都是站在当代阅读研究已达到的高度,以阅读研究的过去为起点,以阅读研究的发展为前瞻,以充实、改善我国的阅读研究为目的,对这些国家的研究进行理性的审视,从而写出了一部求广、求深、求新的著作,为阅读研究工作者提供了事实资料和思考的观念。

雪屏的专著《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以国际视野,对阅读学进行了拓展延伸研究,这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当代阅读理论和阅读教学的专著。全书理论深刻,资料翔实,观点新颖,既重视阅读理论的介绍,又重视对阅读教学活动的指导,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由于她的突出贡献和影响,她一直担任中国阅读学会副会长。

 

本文作者:方有林,上海商学院教授、文法学院院长,“一周一书”倡导者、领读人



 




【北疆文化•包师传承】我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城镇初级中学当老师
下一条:【北疆文化·包师印记】深切缅怀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艺术理论家杨森茂教授

关闭